
〔2019〕22号
关于举办内蒙古工业大学“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各学院:
为做好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前期备战工作,经研究,决定于2019年4月-5月举办内蒙古工业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具体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追逐梦想拼搏奋进永向前 勇立潮头敢闯会创铸华章
二、大赛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大赛组织委员会(下称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组委会组成人员如下:
主 任:邢永明
副主任:铁 勇 峻 峰(常务) 成 涛
成 员(按姓氏笔划排列): 马 军王 岚 王志和 王利平 王利明 长青 文宗川 白朴存 刘利民 刘利强 李春明 李海滨 李 晶 张 红 阿拉坦 金燕飞 庞 晶 孟克其劳 赵卫国 郝东升 郝贠洪 郝 镳 贾晓浒 韩永全 韩利民
组织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赛事的组织协调与实施。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2.各学院成立大赛工作协调小组,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统筹本单位教务、科研和团学系统,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做好师生培训动员、指导教师配置、经费支持、参赛组织、参赛对象资格和材料的审核工作。各学院要指定一名教师作为大赛联络人。
三、赛程设置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1.初赛由各学院自行举办。学院指导参加初赛学生于4月5日-20日,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上完成参赛报名工作,并提交项目商业计划书。
2.4月下旬,学校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各学院推荐参加复赛项目作品进行评审,选拔一定数量的作品进入校级决赛。
3.5月底前,学校组委会组织优秀作品进行校级决赛,按照类别推荐优秀作品参加自治区比赛。
四、其他相关说明
1.大赛期间,学校组委会将举办系列赛事专题讲座,指导参赛选手撰写和完善作品,参加路演答辩。
2.项目实行首席指导教师制,每个项目可根据专业学科组合需要,设1-3名不同学科背景首席指导教师。
3.大赛中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由校团委负责组织,活动方案见附件2。
五、活动要求
1.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广泛动员、积极宣传、组织本科和博硕士研究生参加,确保比赛顺利开展。
2.各学院要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实验场地条件和经费支持,做好初赛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鼓励研究生导师组建由研究生和本科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团队,鼓励多学科专业背景师生组建跨专业、跨学院创新创业团队。
3.各学院(部门)于4月4日前将本单位大赛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名单、联络人姓名及联系方式电子版发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邮箱:sjjx@imut.edu.cn,联系电话:6575847、6577310。
附件:
1.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方案
2.内蒙古工业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务处
共青团内蒙古工业大学委员会
2019年4月1日
附件l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高教主赛道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 36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大赛设高教主赛道,具体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能力、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二、参赛项目类型
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
三、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2.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已获投资(或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全国总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3.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4.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第五届大赛。
四、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一)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19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合在职生)。
2.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参赛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参赛申报人的除外)。
(二)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6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4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初创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三)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6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6年3月1日后注册),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4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曰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成长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可以参加成长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四)师生共创组。参赛项目中高校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持股比例的只能参加师生共创组,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项目必须注册成立公司,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2014年3月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
2.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4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3.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 2019年3月1日前正式入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附件2
内蒙古工业大学“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教育部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热血青春力量。根据自治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红色筑梦点亮人生 青春领航振兴中华
二、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全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思政课堂。鼓励青年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引导青年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重温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创业史,走好新时代青年的新长征路;传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引导青年学生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把内蒙古这道北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三、活动内容
1.组织“科技中国(内蒙古)小分队”开展“乡村振兴”规划宣讲活动。当前,乡村发展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广阔天地,考察了解国情民情,充分认识乡村发展的薄弱环节,向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宣传该区域“乡村振兴”规划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划和举措,发挥统一思想、鼓舞精神、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动员学生发挥知识技能优势,为乡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布局调整、城镇建设规划、社会管理改进等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以“互联网+”思维助力经济发展,为各地“乡村振兴”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2.组织“教育中国(内蒙古)小分队”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学校,开展与当地教师的交流分享活动,促进基层师资水平的提高,优化教育资源。探索高校与落后地区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为革命区孩子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活动。
3.组织 “政策宣讲(内蒙古)小分队”深入基层,与乡村党员干部进行交流互动,并结合自身学习思考,浅显易懂的方式畅谈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的心得,宣讲座谈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广大村民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拓宽眼界、丰富思路,展望美好生活,加强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强化村党支部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的领导,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找准带领村民致富的发展定位,努力把乡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
4.组织“红色筑梦小分队”开展“重温革命历史,追寻红色足?!敝魈馐导疃W橹笱购焐酶锩サ夭喂劭疾旎疃?,共同回顾中国青年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瞻望我们伟大祖国灿烂美好的未来,共同抒发我国各族青年奋发有为的情怀。促使当代大学生重温理想、坚定信念、增长才干,激励当代大学生继承光荣传统,沿先辈足迹不断前进,以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为己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
5.组织“幸福中国(内蒙古)小分队”开展“城乡区域差异”调研,调查分析当前城乡居民的收入(包括城市社会内部不同阶层之间,乡村不同类型家庭之间以及城乡区域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差距如何)、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通过到单位实习、企业访谈、校友访谈等方式,对地区深入调研,把所学专业与个人理想、职业联系起来,培养自身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关注改革开放历程,助力贫困地区发展。
6.组织“法治中国(内蒙古)小分队”进行环保宣传,开展“环?!笔导疃2斡氲礁锩肪匙酆现卫碇?,围绕环境综合治理“七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村社、进景区)的相关要求,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发放宣传用品等活动,提高革命区环保意识,强化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环境面貌,为建设清洁、优美、舒适的新家园贡献青春力量,提高根据地人民幸福度。
说明:以上专题仅作参考,各小组可根据专业,兴趣自主选择可行性强、有预见性实践成果的专题进行调研。
四、项目要求
1.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项目要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2.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已获投资(或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全国总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4.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5.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项目,不可报名参加第五届大赛。
五、参赛组别和对象
参加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商业组。
1.公益组。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实际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4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3)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若符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可以参加该组。
2.商业组。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实际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4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均可参赛。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人代表。
(3)师生共创的商业组项目只能参加高教主赛道,不能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加强活动组织领导,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形成政府、高校、企业、社会联动共推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统筹资源、加强保障。各学院要主动协调对接本地区扶贫办和扶贫组织,制定针对创业帮扶团队的优惠政策,整合对方资源,对活动予以支持。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认真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通过集中启动、媒体传播,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提升活动的社会影响力。省赛组委会拟拍摄专题记录片,全面展示我区各高校青年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生动实践和良好精神风貌。
4.各学院要以调研为基础,主动联系农业、扶贫、环保等有关部门,扎实做好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脱贫、社区治理等方面的需求调研,结合学院实际制定详细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规模、形式、支持条件等内容,并于3月底前报送校团委科技实践部。
联系人:宋培培,联系电话:0471—6575737,邮箱:546748535@qq.com。